关于行为与因信称义的问题,引用的经文的是第二章第六节和7节,6、他必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。7、凡恒心行善寻求荣耀尊贵,和不能朽坏之福的,就以永生报应他们。这节明显是在说人的行为善行恶性与善果恶果之间的关系。但是里面却引出了基督教一个很重要的一个警觉心,如何理解这里说的照个人的行为报应各人的。就是新教的核心教义是因信称义,而不是靠着行为称义的关系是什么。一方面强调神会照着各人的行为报应个人。另一方面,又提醒着基督徒要警惕落入律法主义的陷阱。就不能存着靠自己的好行为在神人面前夸口的心。因此,这种尺度在生活中是如何把握。我们都希望做一些讨神喜悦的事情,按照神的真道生活。但自己这么行善之后,很容易陷入一种骄傲,觉得自己因此会得到某种神的认可和福报的心,应该得到人的尊重和接受。怎么去平衡这个问题,我觉得这个是个特别。特别特别好的问题,这是我一直在 bat tle的问题。
李厚辰: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个看法,因为在二章六节,他必照各人的行为,报应各人的前面。这是个人的行为,报应个人是什么呢?二章五节说的是你硬凭你不悔改的心,为自己积蓄忿怒,直到神震怒的日子,显他公义的审判。这里面关键的悖逆之处在于不悔改的心。他必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,指的就是如果你不悔改,到最后的日子,他必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。然后怎么样怎么样然后说,因此我觉得句句呢,事实是在讲你应该在神震怒的日子之前,就其悔改的心。如果你起的悔改的心,其实就不必按照个人的行为报应各人。因此,后律法的义,因为我们知道这个律法之前,那个站在神一边或悖逆神一边就是之前的律法的公义的义的含义嘛。后律法这个义就有一个比较大的转变,我认为它实际上就转变到悔改。我今天没有数,因为我大概去搜了圣经所有部分关于悔改的机会。有四分之三都是新约圣经,旧约圣经将悔改的部分非常少,所以说到新约的部分的悔改确实很重要,因此这里面一直在说结出圣灵的果子。我其实有一个感觉,关于圣灵的果子是什么?你看在律法里面其实是善行的恶果和恶心的恶果,对吧?你要做符合律法的事情结出善果,做不符合律法的部分结出恶果。刚才野野举个例子,我就是在说,当她当时选择,她可以选择悖逆他的朋友,她可以选择放弃他,她可以选择忍耐继续跟他相处。如果他被悖逆她放弃她的当然是一个恶行要积恶果。当你选择忍耐,继续和他相处,算是个善行嘛,其实算不上对吧。仅仅是说没有行恶。你忍耐下来了,刚才讲圣灵的诸多品质之中,包括温柔忍耐的等等等等。其实如果一个基督徒真的对自己的心态和行动要求够高的话。这些都还算不上律法时代的善行。因此我觉得这里面有第三个果,善行善果,恶形恶果,和在悔改的时候不行恶的不行恶果。也就是说,在悔改的时候,你作为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说你让自己不要行恶。但不代表你不要行恶,行的都是善行。那里好多都还算不上善行。也就是说,你让自己的恶行确实没发出来,因为很多时候是消极的吗。你有愤怒要发,你选择自己隐忍,你想特别想抽他一耳光,你选择不打。这也不叫你行了善,那你确实就没有行恶了。那真正一个信徒可以面对自己的恶,以及如何不去行恶。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果,在这个果我觉得他可能就能够让我们跳出,或者他能够兼而有因信称义和靠行为主义这两个东西相关的一部分。因为为什么不行恶这么重要是因着信。因着他对我们的应许,因着救赎跟罪与罪的关系。那这个也与我们实际做的事情其实高度相关,这是我们到底该如何去做。尤其是做的过程中如何不行恶,如何真心悔改。就跟这个高度相关,因为悔改的部分,你倒没什么可邀功的,就你不行恶,你有啥邀功?当然这个并没有完全回答这个问题啊,就这个问题里面。人确实有时候也在主的观照之下行了一些善,然后每次一行善,你就特别想跟主去做一个交换。就是我能做到这样的最好结果该给我了吧,很多时候也没给你啊。所以这个是个另外的问题了,我们以后学到别的经文或者其他同学可以说一下,我对第二个问题的看法是这样。